<<中國製造2025>>計劃是中國對未來工業發展的一大願景,重中之重是半導體芯片產業:目標要在2025年實現半導體芯片本土化生產由2015年的不到10%,提昇至70%!
在中國的半導體芯片工業發展中,原來我們香港有非凡的貢獻!
我們香港中國工程師學會的董事楊偉國博士,更是協助中國半導體芯片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傳奇人物!
話說回到80年代,當時中國已重金引進國外的半導體生產線,但即使有外國工程師駐廠協助,這些半導體芯片成品的合格率仍是非常低,遠遠發揮不了應有的經濟效益。
當時我會董事楊偉國博士首次到北京參與訪問考察團時得悉此事,主動提出多個令技術人員大感驚訝的技術觀點,希望協助國家迅速突破半導體芯片工業中遇上的困難,破舊立新。
1988年,在香港新華社的穿針引線下,楊董事終與北京電子管廠 ("774廠") – 現今國內赫赫有名的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,展開技術轉讓活動!當時的廠方要求楊董事需在半年內,協助達到歐洲頂級品牌西門子的技術標準,否則需承擔一切法律責任與經濟損失,報國心切的楊董事仍氣定神閒,坦然接受此不合常理的要求。
在輔導過程中,廠方的工程師多番提出質疑,以外國文獻挑戰楊董事的判斷。即便如此,楊董事仍臨危不亂,耐心引導774廠的人,循循善誘,甩開外國專家的思想禁固。
期間,廠方仍有人自以為是,隨意試驗。在楊董事堅持廠方必須要百份百跟從他所提出的工藝改革下,在第一次試產,就已經全部達標!!經過一連串的引導應用後,774廠的半導體芯片生產線穩定地大幅提高合格率和產能。
中國科學院、電子科學研究院、清華大學、機械電子工程部、北京電子振興辦公室、中國科協及生產廠家,全國最權威的12位專家學者,組成鑒定委員會
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了來自全國最權威的12位專家學者,組成委員會一同鑒定這次半導體芯片技術轉讓。
最終,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鑒定!
由此,774廠及外國專家皆心服口服。結果,774廠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。而中國的半導體芯片產業,終於突破瓶頸,走上發展的大道!
當時中港兩地的媒體,紛紛報導此盛事: 中國科協代表國家,聚合當時國內頂級的半導體芯片專家,驗收此次突破性進展的成果。
鑒定會完結後,3月3日中央電視台全國新聞聯播中,介紹香港半導體的生產技術,成功落戶774廠,並通過鑒定會的新聞報導。之後,中國新聞通訊社 (中通社) 的新聞稿亦全國報導了這項開創性的技術轉移。香港眾多報紙引用了中通社的新聞稿作報導,其中信報更直接引用了中通社全文。